
10月21日,风轻云淡,天朗气清,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外的永泰陵来了不少游客。吸引他们的,是神道两侧栽种的一片高粱。高粱穗子低垂、殷红色彩,微风拂过、沙沙作响。两排石像生,站在高粱田内,相对无言,意境深沉。
近些日子,这片特殊的高粱地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。21日当天,不一会儿的工夫,记者就见到了好几波从郑州专门赶过来的游客。两个做自媒体的年轻人,通过无人机的视角,将“最美”的画面拍摄了下来。他们告诉记者,他们也是慕名而来,想把宋陵的这份独特的景致分享给更多的网友。
陵区显眼位置,竖立着巩义市北宋皇陵保护所制作的“文明观光,爱护粮食”的牌子。来自郑州的王先生说,来到这里,自己上了一堂珍惜粮食、尊重劳动的生动的公开课。民以食为天,面对着石像生、面对着高粱穗子,自己更加深刻理解了粮食的珍贵,当知粒粒来之不易,平时更要倍加珍惜。
文物保护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,往年陵区栽种的都是传统的农作物玉米,今年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在永泰陵、永裕陵陵区还栽了一些高粱。高粱和石像生的组
永泰陵、永裕陵等陵区所在的八陵村,村名来自“七帝八陵”。这里埋葬着北宋除徽钦二帝外的其余七帝,还有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陵墓,故称为“七帝八陵”。这里也是皇帝后妃宗亲、名将勋臣的陵寝,地面石刻尚存1027件,总面积189.04平方公里,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、地面遗存最完整的帝陵之一。
今年麦收时节,宋陵麦收走红网络,频频登上热搜。农耕文化与北宋帝陵,形成了千年的共鸣。深秋时节,高粱低垂,殷红满眼,又“带火”了这片散布在农田里的北宋皇陵。
根据了解,10月18日、19日,经过研判,巩义市文物局和巩义市公交公司决定增开2天的“青纱帐里看宋陵”公交专线活动,让游客欣赏神道石刻与秋日红高粱交织的特色景观。有关宋陵高粱红的视频,在网络上取得了不错的流量。不少网友感叹,把高粱和宋陵文化结合得如此巧妙,这才是文化宣传的最高境界。
网友“ZQ”说,这片高粱地恰似一卷无字史书,用最热烈的殷红,为沉默的石像生注入了灵魂,让我们看见:文明真正的延续,不在冰冷的石刻,而在生生不息的民间血脉里。
浙江网友“松”说:“千年帝陵前,殷红高粱与肃穆石像无声对话。看这谦卑却顽强的生命,如何以朴素姿态,宣告生命最永恒的胜利。”
陵区往昔单一的沉寂被打破,千年历史的宋陵被注入了别样的生命力。一边是沉默无言的文臣武将、石狮石马,一边是摇曳生姿、颗粒饱满的高粱,两者的联袂演出,为远近而来的游客献上了一场农田里的文旅“盛宴”。(刘瑞朝 张家祺)举报/反馈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